來自僧侶的聲音
如果曾有那么一剎那,你有幸聽到來自僧侶的聲音,你就會明白,在那些聲音里,潛藏著我們向往的皈處。我們仿佛已經過累世心血的修行,來到了開闊的沙岸,坐在澄清無煙的深藍天空下,獲得了永久的寧靜與休息。

文 | 戴文子
很多年前,登南天目山訪千佛寺,彼時大殿已臨近竣工,殿中供奉著巨大的毗盧遮那佛像。禮拜過后抬頭仰視,只見大佛雙目低垂,悲憫無言,眼覷紅塵,端得令人心驚。
傍晚,我同幾人坐在殿外休息。中間有一位出家師父,目測三十有余,身著藍灰大褂,體型瘦削,樣貌清秀,靜默無聲。邊上一位居士同他搭話,問他來自何處。師父自述從浙江溫州而來,寺院在一湖心小島上,一人一間禪房。
“寺院對出家人有何規定?”居士問。“每天最少坐一時禪。”他答。“你在那里做什么?”居士又問。“住持。”他復答。我們都感到有些驚訝,印象中的住持似乎不該是他這般模樣。
時間流轉,居士問一句,他便答一句,語句凝練,絕不多言。居士不問,他便坐在那里,似等待,似思索。沉默的間隙,仿佛能聽見這位年輕住持內心的沉寂與溫柔。
我坐在一邊,也很想問上幾個問題,好聽他多說兩句,可惜未等如愿,師父便已站起。他朝我們稍一欠身,先行離開了。山風吹拂下,只見他僧袍的后擺微微飄動。
入夜,我八點不到便躺下入眠。凌晨兩點醒來,輾轉多時依舊睡意全無,精神分外清醒,遂起身披上外衣,又至毗盧遮那大殿外閑步。其時早課尚未開始,我沿殿后石梯拾級而上,月光照拂著南天目山,石梯上垂下寺院的雕欄與畫檐的輪廓。驀然間似有人影閃爍,我抬頭辨清來者,正是今日早些時候的那位年輕住持。
“你好。”他走到我的面前,又側身走下石梯。那聲問候溫婉而又細膩、親切而又靜謐。在這萬籟俱寂的凌晨里,在這如水般澄澈的月色下,他的聲音顯得如此動人,予以我慰藉。他那份寧靜的心靈以及對人事的悲懷,都通過這句問候、他的聲音表達了出來。
很多年后,我行至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夜宿壇城賓館。一日晨光熹微,一個聲音令我從睡夢中醒來,如此貼近,宛在耳邊。良久過后,我才辨認出這個聲音的來源——僅僅距我一墻之隔。
我伸手撫摸墻壁,墻體是如此稀松,近乎是千瘡百孔,以至于任何聲音都可以輕松地自縫隙間穿行而過。但我只能聽到一個聲音,床板吱嘎,被褥窸窣,衣物簌簌,在此刻全都被我屏蔽忽略。
在這破敗不堪的賓館里,在這天色即將破曉之際,一位遠途而來的喇嘛,在我隔壁房間空無一物、只有三張木板拼接而成的床榻上,開始了他的課頌。沒有絳紅的袈裟,也沒有雪白的哈達。他的聲音低回婉轉、綿延不絕,頌詞的內容卻使我難以用語言描述。他以同一種節奏緩慢掌控著旋律,沒有一點斷裂、破損或者喘息的痕跡,低沉平穩,汩汩而出,流淌自一個潛沉而干凈的心靈。
在這宛若奇跡的感人時刻,他的聲音流淌進我的房間,溢滿在我的心底。我看不見這位喇嘛的相貌,卻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無邊的寂寥,那是如虛空一般曠達無物的境界。與這種境界結伴而來的,是聲音里傳出的包容與憫懷。
這只有在夢中才能聽到的聲音,就這樣一直在我耳邊不斷地、輕柔地、溫婉動人地回響,直到我在這聲音中重又睡去。當我再次醒來之時,它已消失地杳無蹤跡。
遠途而來的喇嘛已經遠去。往后幾日,我再也沒有聽到來自隔壁的任何聲音。
直到今日,那些來自僧侶的聲音宛猶在耳,依稀讓我回憶起曾經的感動。感動,是因為這聲音來自一顆寂靜無聲、塵埃不染的心。它在我的心中縈繞盤亙,在南天目山月影婆娑的石梯上,在壇城賓館一墻之隔的板床上,我聽到了它,而它引起了我內心深處的共鳴。
生活在喧鬧都市的鋼鐵叢林中,汲汲戚戚的我們完全無法理解,那些篳縷苦修的僧侶依靠什么來獲得滿足。我們猜測,我們揣度,可是根本無濟于事。然而,如果曾有那么一剎那,你有幸聽到來自僧侶的聲音,或輕吟,或低頌,你就會明白,在那些聲音里,潛藏著我們向往的皈處。我們仿佛已經過累世心血的修行,來到了開闊的沙岸,坐在澄清無煙的深藍天空下,獲得了永久的寧靜與休息。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個人公眾號:davenztalk (文子自道),更新原創游記雜感、故事詩歌、影音書評。

戴文子的最新日記 ······ ( 全部 )
- 陸小鳳:簡單的可愛與喜歡 (2人喜歡)
- 寫給剛入大學的妹妹的一封信 (10人喜歡)
- 單身獨居,如何經營一種精致的生活 (115人喜歡)
- 我只要80分的愛情就好 (56人喜歡)
- 我的東北,就是一份烤冷面 (2人喜歡)
熱門話題 ······ ( 去話題廣場 )
- 因為一句話愛上的一本書 新話題
- 你最想和哪位已逝導演聊聊天?為什么? 新話題
- 學生時代你印象最深的一節作文課 16431人瀏覽
- 為了看電影做過最瘋狂的事 2176人瀏覽
- 印象中最有魅力的女同學 新話題
- 說一個暴露你年齡的名詞 535659人瀏覽
沙發
聽,聽到,聽見,其實已是心聲
不喜歡聽見偽裝的僧人的聲音:自己念念經就好了,喜歡那種一言一行都能讓人感到佛教慈善從容悲憫世人的清修修行的僧人,既入佛門當守佛規
樓主寫的很棒,只有溫柔的人才會聽到溫柔的聲音,只有悲憫的心才會感受到另一顆悲憫的心。
萬籟俱寂,聲音幾許
看了樓主的題記,點了進來,題記內容甚是喜歡。此刻內心繁雜,先收藏,等心靜了來看。
感動,是因為這聲音來自一顆寂靜無聲、塵埃不染的心。
寫的真好
我以為這般的文字和感受會是個女子才會有的。
難能。難能。
很唯美,很動人。
現在壇城賓館好多了,只是現在學院里到處都是路燈,凝視窗外的時候被路燈晃眼,不像以前。
淡放了欲望,簡潔清凈。
一念一心痛,一情一生殤。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一詩一盞茶,一坐一生靜。
我最先想到的是無欲、無愛、無私,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露。
如果不用考慮家人,不用考慮生存,我也很想去寺廟,雖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坐得住。
修有,修無?
666
心靈深處真正的平靜,平靜到沒有一絲風聲
萬籟俱寂,聲音幾許
有佛緣的人,遇到緣分, 會有感應。 寧靜而深邃。
到后來我們終于發現,我們追求的是內心的安寧
文字很美好,可是佛門卻有太多的藏污納垢、不堪之事,摻入了太多謊言,很難如作者的文字一樣清凈安定。
佛經是佛滅后150年佛弟子集結,依照口耳相傳寫就,非佛寫就,并不純正。
第一部“佛經”時代,沒有紙、錄音筆,寫在貝樹葉上,保存極其困難,翻譯困難,三藏十二部,寫經人的記憶困難,經歷多次毀佛滅佛運動……流傳至今可信度極低,真真假假,摻入了很多不如法的內容。
素食,源于梁武帝時代,非佛所傳。
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源于晉朝慧遠法師,非佛所傳。
咒語、藏傳密教,都是源于婆羅門教,非佛所傳的內容。特別是藏傳佛教,主張灌頂、雙修等等黑巫術之法,吸取人的精氣神,特別污濁不堪,更會控制人的魂魄,可怕至極……
感覺樓主的文字也給人帶來了寧靜的感覺,贊 !
僧侶是空靈的代表。
文字很美好
無欲自然心如水,心底無私天地寬。換染衣,愿更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利樂一切眾生,更之解脫輪回痛苦。
看到了情人橋
會有一些瞬間,時間變慢了
寧靜而深邃
相由心生,寫的真美
他們行走,他們禪坐,身處塵外源。與他們不同,不曾羨慕,卻仰慕幾分。
靜靜的聆聽,凈化心靈的聲音!
如果想找人說話,又找不到,聽聽那些溫柔的聲音,會不會都好很多?
那個“你好”我是覺得莫名其妙。
溫暖愜意
文章寫的好好啊,萬籟俱寂,聲音幾許
還是文字最美好了。
唯美
現在的人都太過于浮躁
心靈的一個洗滌
心靈的一個洗滌
> 我來回應